走進復旦老校門,左拐顛末檔案館,即是100號樓。這幢樓曾是復旦年夜學汗青系(以下簡稱“汗青系”)的辦公樓。1950年月末,樓內還曾長久存在過一個名為“復旦年夜學汗青研討所”的機構。它與遠在徐匯的上海社會迷信院汗青研討所(以下簡稱“汗青所”)有著不解之緣,是由汗青所并進復旦后組建的。此次合并,是新中國成立初期汗青講授、科研的一次立異測驗考試,也成績了一段學術一起配合的美談。關于這段過往,余子道師長教師曾撰回想文章、馬軍研討員曾有闡述(余子道:《上海史學界兩支步隊的一次周全整合——復旦年夜學汗青系與上海汗青研討所合并經緯》,余子道著:《余子道文集》,1201-1207頁;馬軍:《故紙與舊事:上海社會迷信院汗青研討所所史文論集》,286頁)。近年,筆者因撰寫汗青系系史論文,彙集不少“復旦年夜學汗青研討所”材料,故撰此小文,重述這段不為人知的舊事。
復旦年夜學100號樓(起源:復旦年夜學汗青學系材料室)
機構合并與分工
1956年10月,中國迷信院上海汗青研討所準備處成立,是為汗青所之前身。1958年8月,上海市委唆使汗青所與汗青系合并。中科院上海處事處黨委書記王仲良、汗青所奚原、徐崙屢次赴復旦商量合并事宜,他們報告請示稱:“起首在組織上合并起來,玄月底已將黨員關系轉往,對于觸及汗青地點合并中的一些詳細題目,黨內交流了看法,預備召開復旦汗青系總支委員會會商,一共享會議室俟校黨委批準正式合并計劃以后,即著手停止合并的詳細辦法。”在詳細任務方面,汗青所按照復旦校黨委唆使:“原有的研討打算,仍持續貫徹,并與汗青系的迷信研討打算合并成為一個迷信研討打算,與復旦汗青系除積極采取合并辦法外,并餐與加入系總支組織的學術思惟批評。”(《中國迷信院上海汗青研討所準備委員會1958年9月份任務簡報》,上海市檔案館躲,檔號:B181-1-268-41,以下征引檔案僅寫落款、檔號)這意味著,合并后,汗青所的組織關系并進復旦,但保存原有研討打算。同時,系、所配合制訂新的研討打算,汗青所編制和經費仍回中國迷信院上海分院治理。同年10月25日,汗青所正式遷進復旦。(《中共中國迷信院上海分院委員會關于提出將上海經濟所、上海汗青所的編制及經費所有的從分院項下轉劃給社會迷信院擔任的陳述》,A23-1-269-40)
汗青所原址(起源:上海社會迷信院汗青研討所)
自1958年10月“復旦年夜學汗青研討所”成立到1959年9月底遷至上海社會迷信院,前私密空間后正好一年。在此時代,汗青系和汗青所展開了不少學術一起配合。汗青所籌建之初,即有與復旦汗青系一起配合的假想。《籌建汗青研討所》陳述提議:“今朝我院在上海的汗青學研討氣力上有李亞農一人,是以研討所的樹立要采取和復旦及華東師年夜一起配合的方法,由傳授兼任研討員。”(《上海市哲學社會迷信學術委員會準備委員會關于提出在上海籌建汗青研討所的陳述》,C43-11-2-41)合并后,系、所的分工是:“汗青系緊抓講授預備任務和教材扶植,汗青研討所年夜搞迷信研討。”(《汗青系緊抓講授預備任務和教材扶植,汗青研討所年夜搞迷信研討》,《復旦》1959年2月14日,第2版)兩邊一同閉會、布置研討打算、舉行學術講座。在1959年2月24日的年夜會上,“汗青研討所代表劉仁澤在會上提出了本年的科研目標,如編寫《帝國主義侵華史料》《五四活動在上海》《英國在上海侵犯史料選譯》等書,持續編纂《1911-1926年年夜事史料長編初稿》300萬字”。(《汗青系師生躍馬進步》,《復旦》1959年2月27日,第2版)
3月,汗青系、汗青所又決議結合舉行學術講座,“在之后的幾周內,陸續有譚其驤傳授《論曹操》、陳守實傳授《論曹操與張魯的關系》、周谷城傳授《哲學與史學》、周予同傳授《經學》、陳守實傳授《公共財富之史的考核》等專題學術陳述”。(《汗青系教員決計活潑學術空氣》,《復旦》1959年3月20日,第2版)同時,汗青所研討職員還在復旦開課,如“劉力行講解中國反動史,湯志鈞協助周予同講解中國經學史,徐崙向先生們作關于若何應用唯心主義辯證法研討汗青的學術陳述,程稟賦給中國近古代史教研組青年教員講一二·九活動汗青,洪廷彥先容介入編寫田家英掌管的《中國史稿》古代史部門的情形和經歷”。(余子道:《上海史學界兩支步隊的一次周全整合——復旦年夜學汗青系與上海汗青研討所合并經緯》,1205頁)
此外,兩邊還一同編寫《中國通史》《世界通史》教材、編撰《年夜事史料長編》、撰寫工場史、公社史。《復旦》校刊報道:“汗青系師生與汗青研討所的同道們將合作無懈,積極展開各類迷信研討運動,他們將對“中國通史”和“世界通史”中的某些主要題目,停止詳細研討,并借此進步“中國通史”和“世界通史”的教材東西的品質。他們將持續深刻工農業生孩子現實,編寫工場史、公社史。”(《汗青系緊抓講授預備任務和教材扶植,汗青研討所年夜搞迷信研討》,《復旦》1959年2月14日,第2版)報道中,一起配合修訂通史的打算頗值得留意。
籌建汗青研討所的文件(起源:上海社會迷信院汗青研討所)
修訂通史教材、合編史料長編
修訂《中國通史》《世界通史》教材由汗青系師生與汗青所研討職員配合推進。此次修訂與1959年頭復旦校內掀起的“廢除科學、束縛思惟,年夜先生本身脫手編寫年夜學教材”的活動親密相干。(沈重:《首屆五年制本科生的校園生涯》,李國強主編:《復旦歲月》,第38頁)1959年2月,“歷四同窗在黨支部的直接引導下,成立了四個組,共同教員編寫《中國通史》《世界通史》《汗青輿圖》,和協助汗青研討所收拾與編寫《年夜事志》”。(《汗青系同窗廣泛訂定躍進條約》,《復旦》1959年2月21日,第1版)胡繩武師長教師在總結共和國時代復旦汗青系成績時也說:“我們組織了年夜部門教員和年夜部門四年級同窗,展開了中國、世界兩部通史的教材編寫任務,經由過程這項任務,青年教員獲得了很年夜的進步。同窗們自力任務的才能,也獲得進一個步驟的錘煉,不少同窗更在彙集材料編寫通史的基本上,撰寫了專門論文。今朝這兩部通史的編寫,基礎上曾經完成,并已開端印刷應用”。(胡繩武:《汗青系奔騰的十年》,《復旦》1959年10月9日,第3版)楊寬師長教師也介入編輯《中國通史》,擔任“原始、奴隸社會部門”,共十五萬字。(賈鵬濤撰:《楊寬紀年事輯》,第211頁;《關于上海博物館副館長楊寬擬兼任復旦年夜學傳授的告訴》,B34-2-206-3)這兩部通史連同《japan(日本)通史》《中國農人戰鬥簡史》《清代地輿講授掛圖》共有370萬字。(《政治掛帥干勁足,世人拾柴火焰高:中文系汗青系群聚會場地眾性迷信研討開花成果》,《復旦》1959年12月26日,第2版)師生們“在編寫經過歷程中,中國史充足留意到各兄弟平易近族在內陸汗青成長中的感化;世界史則充足留意到亞洲列國國民在人類汗青成長中的巨大進獻”,此外各教研組還繚繞現代史分期、農人戰鬥等題目睜開會商,并撰寫專題論文。這兩部通史完成的時光在1959年10月前后。(《編寫中國通史世界通史,復旦汗青系師生共同努力》,《束縛日報》1959年6月7日,第3版)現在,從汗青系材料室中可檢知名為《中國通史》的自編教材,其部門章節為鉛字印刷,部門章節為手稿,且筆跡紛歧。因該教材章節不全,且無序文和出書信息,故尚難完整斷定它就是汗青系、汗青所合編的《中國通史》。
汗青系材料室躲自編《中國通史》教材內頁(起源:復旦年夜學汗青學系材料室)
復旦汗青系師生亦介入汗青所的研討打算,協助編輯年夜事史料長編。這部年夜事長編“是奉毛澤東主席的秘書田家英同道之意而建立的專門項目,目標在于為未來編輯年夜型中國反動史材料集做預備。編輯任務于1958年開端,歷時三年,1961年完成。中國迷信院將此項義務的部門任務,交給上海汗青研討所學者承當”。介入編輯的汗青所學者有:劉仁澤、任建樹、傅道慧、吳乾兌、金曾琴、齊國華、王天成,汗青系師生亦介入此中。(熊月之、傅德華:《序》,中國迷信院上海汗青研討所、復旦年夜學汗青研討所編:《(平易近國)年夜事史料長編》第1冊,第1頁)
編輯任務開端前,汗青所派出四位學者赴南京考核中國迷信院汗青研討所第三所南京史料收拾處編纂“1927-1949年年夜事月表”的情形。考核回來后,汗青所制訂了《1911-1926年中國年夜事長編的任務方式(草稿)》,并于1958年暑期與復旦汗青系先生一同編輯史料。(《中國迷信院上海汗青研討所準備委員會關于1958年7月份躍進的情形簡報》,B181-1-268-39)參編史料集的先生共有30人,他們從7月底任務到9月初,共繕寫卡片180萬字,編寫年夜事志初稿108萬字。汗青所的陳述書總結:“全部任務過程,年夜體為發動預備、摘錄卡片、編寫初稿三個階段,同窗們在任務經過歷程中熱忱很高,干勁甚足,每人摘錄一個月的卡片,少在九百余張,多至一千五百張,初稿編寫在四至五萬字擺佈。”(《中國迷信院上海汗青研討所準備委員會關于1958年8月份躍進的情形簡報》,B181-1-268-40)1958年11月和1959年春節時代,汗青所又兩度與復旦先生一起配合編輯史料,并于1959年5月編成初稿”。(《中國迷信院上海汗青研討所準備委員會1959年1月份任務簡報》,B181-1-268-44;《中國迷信院上海汗青研討所準備委員會關于準備任務的情形陳述》,A23-1-269-34)得益于汗青所緊鄰徐家匯圖書館的上風,師生們翻閱《時報》、《時勢新報》等報刊、抄寫卡片、編寫條目標任務年夜多在圖書館完成。(徐潔人:《圖書館的新新聞》,《文報告請示》1959年9月14日,第6版)據考據,參編《年夜事長編》的汗青系同窗有李華興、李祖德、陳申如、趙克堯、程棟、劉精誠、蔣公杰、樊樹志等。(馬軍:《故紙與舊事:上海社會迷信院汗青研討所所史文論集》,第20頁)
這部《年夜事長編》脫稿后以油印本存世,2008年影印出書時取名為《(平易近國)年夜事史料長編》。它豐盛了學界對北洋時代史事的清楚,是“十七年史學”時代主要的紀年史結果。此次編輯義務賜與汗青系先生可貴的實行機遇,促使更多青年先生投身到史料收拾和汗青研討中。現實上,此類一起配合結果還有不少,這與那時激勵撰寫工場史、公社史、村史、家史的“四史活動”不有關系。
《(平易近國)年夜事史料長編》書影
師生共編廠史、社史
1958年3月,國務院迷信計劃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提出“厚古薄今、邊干邊學”的標語,掀起了哲學社會迷信年夜躍進的海潮。(《陳伯達談哲學社會迷信若何躍進》,《國民日報》1958年3月11日,第7版)此后,上海汗青學界召開屢次座談會,主導思惟從“汗青迷信為生孩子年夜躍進辦事”逐步轉向“興無滅資”的學術“年夜躍進”。(《“厚今薄古,邊干邊學”方針指出了我們學術思惟反動的戰斗標的目的——上海社聯召開“厚今薄古,邊干邊學”座談會紀要》,《學術月刊》1958年第5期)在此氣氛下,史學界倡導撰寫工場史、公社史。(趙慶云:《專門研究史家與“四史活動”》,《史學實際研討》2012年第3期)此外,那時正實行“半耕半讀”“半工半讀”,“教導與生孩子相聯合”的方針,激勵高校師生深刻鄉村、工場休息,此舉剛好為撰寫廠史、社史發明了前提。(《發刊詞》,《小高爐》1958年10月15日,第1頁;《休息是年夜先生必修課程》,《束縛日報》1958年10月24日,第3版)中國史學會上海分會三次閉會會商工場史、公社史的編輯題目,召集復旦、華師年夜、上海藏書樓、上海師院、上海社科院的學者以及工人、農人代表交通經歷。(《中國史學會上海分會會議記載》,C43-2-180-1;《中國史學會上海分會會議記載》,C43-2-180-108)那時編輯工場史的目標是用反動斗爭的汗青、以憶苦思甜的方法來教導工人階層,進步群眾的共產主義覺醒,增進常識分子的思惟改革,加大力度他們的群眾不雅點,進而學會實際聯絡接觸現實。(《寫好工場史》,《束縛日報》1958年12月16日,第4版;沈國芳:《把工場史搬上舞臺》,《休息報》1959年3月11日,第5版;上煙一廠工人創作組:《從“煙草年夜餅”談開往——如何編寫工場史?題目在哪里?》,《休息報》1959年3月21日,第6版)因是,下廠的重要目標是休息,其次才是編史。據汗青系姜義華師長教師回想,那時他們需求到工場休息,介入批評資產階層本位主義,并展開先生編書運動。(姜義華口述,熊月之撰稿:《姜義華口述汗青》,第3-4頁)
復旦年夜學理科藏書樓躲《復旦》校刊(起源:筆者攝)
在這一波寫史飛騰中,汗青系和汗青所師生深刻年夜中華橡膠廠、上海第二紡織機械廠和虹橋國民公社,與工人、農人同吃同住,配合編輯了廠史、社史。《年夜中華橡膠廠廠史》和《第二紡織機械廠廠史》的草稿現存汗青所,據先容“應當純真是復旦年夜學汗青系先生的結果,但那是在兩家合并時代,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復旦年夜學汗青研討所即本所前身的結果,由於合并后兩邊曾配合制定1959年任務打算,而兩書明列此中”。(陳雁、馬軍收拾:《舊稿拾遺:上海工場史料兩種》,第2頁)
2019年這兩部廠史以《舊稿拾遺:上海工場史料兩種》之名收拾出書,昔時率領先生編史的汗青系黨總支副書記余子道師長教師回想:“系黨總支在1958年春依照黌舍黨委的唆使精力,謀劃和組織在讀的二、三年級先生,分辨到市內的一個工場邊干邊學,餐與加入生孩子休息,停止廠史查詢拜訪研討和下層任務的錘煉,打算為期半年”、“我蹲點于年夜中華橡膠廠,與同窗們一路進修、休息、查詢拜訪研討,幾度修訂廠史的編寫綱領和框架構造,以及文稿的審讀。我還擔任聯絡接觸第二紗紡織機廠廠史的編研任務,自始至終積極介入其事”。(余子道:《走出“史學界”學子編廠史——史學專門研究教導改造的一次無益摸索》,陳雁、馬軍收拾:《舊稿拾遺:上海工場史料兩種》,第2、6頁)這闡明,兩部廠史的編輯主力是汗青系先生。
《舊稿拾遺:上海工場史料兩種》書影
汗青系二年級的80多位同窗和10多位教員擔任撰寫《年夜中華橡膠廠廠史》。截至1959年頭,他們曾經撰成稿件40多篇,10萬余字,此中“所有的廠史打算分為兩部:第一部是以汗青片斷和汗青故事為表述情勢的廠史;第二部是論述和總結三十年來成長汗青的廠史”。一部門稿件于1958年11月底在上海汗青研討所的徐家匯辦公樓展出。(《歷二下廠同窗年夜寫工場史》,《復旦》1958年12月3日第200期,第2版)助教吳瑞武是年夜中華橡膠廠編史組的帶隊教員,他“和其他教員一路,敏捷把各類材料收拾得有條不紊,使大師覺得很是便利。同等學寫出大量稿件以后,他又和其他教員一路,熱忱地輔助修正進步,使很多同窗的‘廠史片段’在報刊上頒發,有的還被選進專冊”。(《在斗爭中生長——記汗青系青年教員吳瑞武》,《復旦》1960年4月27日,第2版)還有同窗聯合查詢拜訪到的史料,撰寫《從年夜中華看中公民族資產階層的兩面性》、《年夜中華與鄧祿普之爭闡明了什么》等論文,遭到史學界的好評。(《寫工農汗青,受階層教導:上海師院等校汗青系師生在編史任務中獲得進步》,《文報告請示》1959年1月21日,第2版)
汗青系三年級師生共38人擔任撰寫《第二紡織機械廠廠史》,他們打算將廠史分為兩冊:“第一冊寫束縛以前工人在黨的引導下,和japan(日本)帝國主義、公民黨革命派斗爭的勇敢史跡;第二冊寫束縛后工人在歷次政治活動及年夜躍進中的輝煌史詩”。(《為政治辦事,為生孩子辦事:汗青系師生編寫工場史、公社史》,《復旦》1959年1月1日,第4版)汗青系先生下廠后,聽取了廠史組關于編寫廠史題目的陳述,隨即分為十三個專題小組,拜訪了六七十名老工人,寫成廠史片段,打算在1958年末完成廠史初稿。(《標的目的仇家,年夜干特干:歷三同窗年夜搞工場史》,《復旦》1958年10月4日,第4版)餐與加入過編史的華士私密空間珍回想:“大要1958年年末1959年年頭,系里曾組織編寫了《中國紡織機械機廠廠史》。朱永康(原文這般)教員率領,四五位同窗餐與加入,最后由朱教員執筆寫成五六萬字的稿子,幾小我分頭刻印”。(華士珍:《在上海社科院汗青所的日子》)不丟臉到,《第二紡織機械廠廠史》是由先生彙集材料,汗青系教員擔任撰寫的,1959年末已基礎定稿。(《汗青系迷信研討傳喜報》,《復旦》1959年11月30日,第2版)
與此同時,汗青所古代史組的研討職員和汗青系同窗還一起配合編寫了《虹橋國民如何走上國民公社化途徑(初稿)》一書。1958年11月,15名復旦汗青系先生和13名汗青所研討職員前去“虹橋國民公社直屬第平生產隊”休息。11月全部休息,12月上旬搞宣揚任務,動員農人寫社史,12月下旬集中氣力訪談、彙集材料、撰寫提綱,很快完成初稿。(馬軍:《〈虹橋國民怎么走上國民公社化途徑(初稿)〉是如何寫成的?》,大眾號“上海史研討通信”,2023年1月24日)1959年4月,復旦先生再度赴虹橋鎮查對史料,作進一個步驟修訂。(俞兆鵬:舞蹈教室《學術風尚的陶冶》,李國強主編:《復旦歲月》,第61頁)在編輯社史的經過歷程中,汗青系師生還采取“用真人真事編出連環畫展覽,組織活動宣揚隊在田頭說唱,在聯歡會演出出,出書社史黑板報,用典範史實編寫掃盲識字講義,個體拜訪和召開座談會”等情勢領導農人回想斗爭史,較好地施展了社史教導群眾的感化。(《如何編大好人平易近公社史?》,《文報告請示》1959年1月13日,第2版)
復旦年夜學汗青系1952-56級結業同窗暨教員合影(起源:復旦年夜學汗青學系材料室)
“復旦年夜學汗青研討所”存在時光很短,1959年9月底即劃回上海社會迷信院,遷回徐匯,改名為“上海社會迷信院汗青研討所”,為期一年的機構合并自此畫上句號。時光雖短,這段機構合并的過往是國度推動汗青講授、科研的一次無益摸索。師生共同努力,配合修史的業績彰顯了“十七年史學”時代青年一代學人摸索新史學的蓬勃熱忱。隨后的60余年中,系、所一起配合并非中止,兩邊在工運史、上海史、海內中國粹等範疇展開普遍一起配合,為改造開放后中國史學工作的成長、史學人才的培育作出相當進獻。回想來時路,群星的光線閃爍自遠遠的歲月,那不滅的微光,會照亮前行之路,昔時涌現出的涓涓細流顛末一甲子的成長,逐步匯作彭湃向前的學術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