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下旬,我接到高洪波的德律風,他約請我執筆為“男嬰筆會”寫一本書,語氣中帶著他一向的熱忱與開朗,還帶著讓人難以謝絕的懇切:“金波和白冰他們幾個也是這個意思。”
高洪波打來這個德律風的10天前,我在濟南餐與加入第30屆全國圖書買賣展覽會。這時代,碰到了中國少年兒童消息出書總社(以下統稱“中少總社”)的張曉楠,她很當真地對我說,預計出一本關于“男嬰筆會”的書,作家們盼望由我來寫。那時我辭謝了,由於手頭有其他工作,也由於這本書的寫作難度年夜——要對幾位作家和其他當事人停止深度訪談、要彙集和研討大批的文獻材料;寫出來的工具應當既是他人想說的,也是本身想寫的,還應當是讀者想看的;起首必需是他人想說的,自動權也是以不完整把握在本身手里。但高洪波在我婉拒了張曉楠之后又打德律風再次相邀,并且講明“金波和白冰他們幾個也是這個意思”,我就無法謝絕了,由於他們在我任中少總社社長的12年里,不只是中少總社的作者,更是一路相伴的知音和強力外助。
一
在我擔負中少總社社長的12年里(2006年—2018年),低幼讀物出書是最亮眼的板塊,成長最快、影響力最年夜,無論是在社會效益方面仍是在經濟效益方面,都對中少總社這12年的成長起到了要害性感化,做出了嚴重進獻。在社會效益方面,2007年《幼兒畫報》取得:“第一屆中國出書當局獎”,2013年再次取得“第三屆中國出書當局獎”;《幼兒畫報》編纂部曾獲中國出書當局獎進步前輩單元獎;低幼板塊進選“五個一工程”獎、中國出書當局獎、中華優良出書物獎、“中國好書”等威望獎項的出書物,就難以逐一羅列了。在經濟效益方面,2017年中少總社5億多元的主營營業支出中,低幼板塊所占幾近其半。
中少總社低幼板塊從小到年夜,由弱到強,有很多值得總結的處所,但無論如何總結都不克不及繞開的,是一直保持以內在的事務為王。
2000年,張曉楠出任《幼兒畫報》主編。當時,出書物刊行體系體例改造曾經周全睜開,平易近營渠道敏捷突起,不只在圖書刊行市場上與新華書店不相上下,並且進進到期刊刊行範疇,對郵政報刊刊行渠道構成了微弱的沖擊。在刊行渠道產生構造性變更的同時,少兒期刊種類也大批增添。產物和渠道的構造性調劑,使少兒期刊市場構成了新的競爭格式。中少總社所屬期刊由于一時不順應市場競爭的新情勢,刊行量跌進低谷,7種期刊每月刊行總量僅有70萬冊,此中《幼兒畫報》為15萬冊。
張曉楠接棒后,沒有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一頭撲在刊行上,而是追本溯源,扎扎實實地搞起了讀者查詢拜訪。她想了解,讀者畢竟需求一本什么樣的《幼兒畫報》。張曉楠回想,在一個多月的時光里,她跑了十幾個省,每到一地,都要造訪本地教委和有代表性的小學、幼兒園、托兒所,訪談教員、家長和孩子。十幾個省跑上去,張曉楠找到了本身想要的謎底:要站在讀者的態度下去思慮,辦一天性夠把讀者需求所有的浮現出來的《幼兒畫報》。為此,她決議對《幼兒畫報》停止全新改版,重構《幼兒畫報》的內在的事務板塊。
說說不難做起來難。我逐期瀏覽了1982年創刊以來的《幼兒畫報》,對2000年以后該刊的改版經過歷程有了一個粗略的清楚。
2000年之前的《幼兒畫報》,更像一本幼兒文學刊物。以1997年第5期為例,刊發稿件11篇,此中童話、故事、童謠9篇,幼兒教導類稿件2篇,且兩類稿件之間無內涵聯絡接觸。
從2000年7月起,《幼兒畫報》停止了幾回改版。
2000年7月至12月,《幼兒畫報》在保存了原有《高文家小故事》等欄目標同時,增添了一些新的欄目,如《智力總發動》《常識童話》《隨著爺爺學童謠》等,常識性、興趣性、適用性有所加強,浮現出顯明的過渡期特色。
從2001年1月起,刊物改為半月刊,同時改為國際通行的年夜開本。改版后的《幼兒畫報》,上半月刊著重孩子,以童話、故事、游戲為主;下半月刊著重母親,誇大親子共讀,“給母親一些教化方式”。發布著重母親的半月刊,標志著《幼兒畫報》調劑刊物定位,開端有興趣識地與幼兒教導相融會。
2002年改版,刊物明白提出辦刊主旨為:“情商啟發,智商培育,幼兒綜合本質周全進步。”本次改版后《幼兒畫報》的重要欄目有:《嘟嘟熊與七顛八倒小老鼠》,旨在“在輕松風趣的故事中讓baby理解做人幹事的事理”;《奧秘小袋鼠》,旨在“培育孩子的想象力和立異認識,以及英勇向上的高尚品德”;《世界童話精品》,旨在“培育孩子的審好心識”;《睡前小故事》,“集文學精髓與育兒常識為一體”;《年夜頭兒子小頭爸爸》,與央視熱播動畫片同步;《72變小孫猴》,由古典名著《西游記》改寫;《童謠》,“培育孩子的觀賞才能和說話表達才能”;《英勇的恐龍小子》,“培育孩子的立異認識”;《散文》,培育孩子的說話才能和審美才能。還有中間插頁,“聚焦爸爸母親關懷的話題”。上述欄目標設置,使《幼兒畫報》內在的事務定位更切近幼兒本質教導的請求。
2004年改版,凸起多元智能教導和完成幼小連接的請求。代表性欄目有:《baby唱成語》(從12種小學教材中選成語);《聰聰識字故事》(觸及24個偏旁部首)。另設《紅袋鼠的自救故事》《貓和老鼠的故事》《美美散文笑笑童謠》等新欄目。2005年、2006年,上述欄目基礎堅持穩固。2005年增添《聰聰五年夜洲游記》《好習氣故事》兩個欄目。2006年增添《Dede養分故事》,還有就是挑選了284個小學教材常用字在重要欄目中加以凸起。
2007年改為旬刊。此次改版,明白依據教導部《幼兒園教導領導綱領》,“將故事、游戲與《綱領》規則的安康、說話、社會、迷信、藝術五年夜範疇相反相成”“加倍迷信貫串學前教導理念,按部就班晉陞幼兒綜合本質”。此次改版后設置的重要欄目有:《紅袋鼠的自我維護故事》《好習氣故事和童謠》《唐詩幼童話》《baby唱成語》《睡前溫馨童話》《奧運城堡奇遇記》《的的游中國》等。
至此,《幼兒畫報》基礎定型。此后,欄目設置雖有調劑,如開辦《奧運城堡奇遇記》《的的游中國》等欄目,陸續開設《紅袋鼠美食屋》《紅袋鼠聰明故事》《我與紅袋鼠的故事》《門生規誦讀》《三字經誦讀》《樂悠悠價值不雅故事》等,但刊物內在的事務框架基礎堅持穩固,構成了一系列能光鮮表現《幼兒畫報》辦刊主旨的brand欄目。
由上可見,舞蹈場地《幼兒畫報》的成長經過歷程,是保持以內在的事務為王,不竭停止內在的事務立異的經過歷程;是保持以讀者為中間,不竭切近讀者需求的經過歷程;是與幼兒教導相聯合,不竭融進幼兒教導實行的經過歷程;是奮力拓展幼兒文學創作範疇,不竭推動幼兒文學成長的經過歷程。
二
在出任《幼兒畫報》主編之前,張曉楠是中少總社文學編纂室的編纂。由于任務上的關系,她與金波、高洪波、白冰、葛冰、劉丙鈞這五位作家都打過交道,有的曾經很是熟絡。剛巧,葛冰1999年從《兒童文學》調到《嬰兒畫報》,擔任這本刊物的文字編纂任務,曾經把金波、高洪波、白冰、劉丙鈞成長為《嬰兒畫報》的作者。張曉楠順勢把他們幾位連同葛冰,一路拉進了《幼兒畫報》的作者步隊。
“男嬰筆會”從2001年開端,全體進進《幼兒畫報》內在的事務創作,從此開端了與《幼兒畫報》《嬰兒畫報》再到后來的“中少年夜低幼”二十多年相伴而行的創作征程。
“在剛開端的一兩年里,幾位作家的創作還處于比擬不受拘束的狀況。跟著《幼兒畫報》與幼兒教導相融會的過程啟動并逐步提速,來自家長和幼兒園詳細教導訴求的選題越來越多,‘男嬰筆會’的作家們開端‘戴著枷鎖舞蹈’。”(高洪波語)
剛開端接到那些具有明白教導指向的選題時,作家們有些別扭:這不是讓我們寫“命題作文”嗎? 由于這些選題來自于張曉楠,故又半無法、半戲謔地稱之為“小難(曉楠)題”。但為什么后來會一寫就是二十多年呢? 他們各有各的說法,但都經過的事況了從不情愿到情愿、從不自發到自發如許一個經過歷程。
金波坦陳,他寫命題作文經過的事況了一個從激發、激起到煥發的經過歷程。一開端很是不愛好,到后來感到是一種享用。由於命題作文接地氣,知足了讀者瀏覽的剛性需求。既要完成命題,還要寫得有童趣,對作家來說是一種挑釁。
高洪波則以為,盡管命題作文具有時效性,從某種意義來說是速朽的,可是從別的一種角度看,《幼兒畫報》讀者這個年紀段的孩子(3~7歲)永遠都有,而這個年紀段的孩子所碰到的教導題目,有良多在分歧年月都是雷同或是相似的。從這個意義來講,命題作文又是長生的,并不速朽。
白冰說,張曉楠最年夜的特色是以柔克剛:“她在幼兒文學上保持如許的尺度:既要在藝術上立異,同時又要讓讀者愛好。這個請求對我們既是挑釁,也給了我們很年夜的立異空間。作為作家,我們沒有來由不愛護這種創作的機遇。”
筆會是《幼兒畫報》組織作家創作的重要情勢,普通兩個月擺佈開一次。開筆會前一個月,編纂部先向作家發約稿單,每位作家寫什么主題、寫幾篇、主題的實際佈景是什么、有哪些方面是需求留意的,約稿單都有很是詳細的請求和提醒。約稿單之外,編纂還會盡能夠詳盡地供給與選題相干的創作素材,為作家供給輔助。編纂部隨時把握作家的創作進度,初稿都基礎完成后,便讓作家們帶上稿子來開筆會,大師一路會商、修正,定稿后由編纂錄進,然后再向畫家約稿。“就這么一個流程,二十年來就如許。”高洪波說。由于筆會成長成為一種常態化、形式化的創作組織情勢,筆會成員又都是為嬰幼兒寫作的男性作家,高洪波給這個筆會起了個略帶喜感卻又恰到好處的名字:“男嬰筆會。”
有了“男嬰筆會”作為內在的事務生孩子的焦點團隊,《幼兒畫報》的改版思緒得以順遂貫徹。開端放下身材介入市場競爭的郵政刊行體系很快看到了《幼兒畫報》的宏大市場潛力,把它列進重點刊行的報刊目次,給各地報刊刊行局下達義務,并作為考察目標。到2006年末,《幼兒畫報》每月刊行量曾經跨越100萬冊。
三
我是2006年7月接任中少總社社長的。那時,中少總社的圖書出書絕對低迷,缺少競爭力。
少兒圖書在全體圖書市場合占比嚴重,獎項多、推舉運動多、社會追蹤關心度高,出書界簡直全行業介入。因此,少兒圖書的行業位置遠高于少兒報紙和期刊。圖書出書做欠好,中少總社作為獨一一家“國字頭”的少兒出書社,就起不到“國度隊”對少兒出書的引領感化,行業位置天然不會被承認。從運營的角度看,圖書與報刊比擬,種類多、投進年夜、風險高、回款周期長,圖書出書上不往,總社的經濟效益也很難從最基礎上獲得進步。使中少總社圖書出書盡快走出困局,是我接任社長后斟酌的第一件生孩子運營年夜事。
《幼兒畫報》的強勢突起,使我看到了盼望,看到了前途。在到中少總社前,我曾辦過六年報紙,對傳媒紀律幾多有些清楚。我認為,圖書出書雖分歧于報註銷版,但年夜的方面是雷同的:都以內在的事務生孩子和傳佈為己任,都要經由過程作者、編纂來停止內在的事務生孩子。既然這般,《幼兒畫報》有以“男嬰筆會”為焦點的作者步隊,有能打硬仗的優良編纂團隊,為什么只能用來辦刊而不克不及用來出版呢? 現實上,“男嬰筆會”幾位作家的書,早已被此外出書社運營得風生水起了,為什么中少總社就不克不及成為他們出書圖書的平臺呢? 更況且,從出書業成長趨向看,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都能融會成長,傳統媒體中的書、報、刊為什么就不克不及融會成長呢? 我決議經由過程整合出書資本,把總社在期註銷版方面的上風最年夜限制地施展出來,以刊帶書,書刊互動,打一場圖書出書的翻身仗。
2007年11月,中少總社黨組決議,以《幼兒畫報》為基本,整合《私密空間嬰兒畫報》《嘟嘟熊畫報》《中國兒童畫報》和低幼圖書編纂室,組建低幼讀物出書中間,明白低幼讀物出書中間除辦妥低幼報刊外,還將出書圖書、電輔音像制品,停止衍生孩子品的開闢,成為一個對0~9歲兒童瀏覽需求停止全方位籠罩的跨媒體出書中間。業內助士后來把這個中間叫作“中少年夜低幼”。
“中少年夜低幼”成立后,4種報刊內在的事務東西的品質和刊行量都有較年夜幅度的晉陞,尤其是《幼兒畫報》,2017年每月刊行量迫近200萬冊。圖書出書也很快獲得衝破。在顛末引進《巴布工程師》《高興的米莉茉莉》等幾套本國優良童書的長久試水后,本來以辦刊為主業的編纂們摸清了圖書出書的門道,“中少年夜低幼”開端把留意力轉移到原創圖書出書上。
“植物年夜戰僵尸”系列圖書是“中少年夜低幼”發布的第一套原創圖書。這是一款收集游戲的同名圖書,版權方受權中少總社應用該款游戲的brand和抽像,出書物內在的事務由中少總社自立開闢,中文圖書版權為中少總社一切。因此,“植物年夜戰僵尸”系列圖書是穿戴洋馬甲的外鄉原創作品,是地隧道道的“洋為頂用”。這個項目標推動速率令人難以相信:從受權會談到2012年1月第一批12冊故事書上市,僅用了兩個月的時光;到11月,這批故事書的銷量已跨越500萬冊,成為昔時出書、昔時上榜的超等滯銷書。
“‘植物年夜戰僵尸’系列圖書勝利的要害,是請到了金波、高洪波、白冰、葛冰、劉丙鈞等國際頂尖的兒童文學作家作為故事的執筆者。這幾位作家持久從事兒童文學創作,是中少總社低幼讀物的骨干作者,深得讀者的愛好和敬佩,在孩子們和家長、教員中具有普遍的號令力,他們的名字,自己就是圖書品德的包管。”這是我2012年11月1日頒發在《出書廣角》上的《從指尖游戲到心靈瀏覽》一文中的一段話。之所以援用舊文,是為了更正確地復原我那時的感觸感染。說真話,在醞釀“植物年夜戰僵尸”系列圖書這個選題的時辰,我幾多有些煩惱:究竟玩游戲不是什么“高峻上”的工作,“僵尸”這個詞也幾多有些讓人隱諱。中少總社作為“國字頭”的少兒出書社,出書收集游戲同名圖書,會不會招來好意人的詰責和洽事者的詬病? 得知“男嬰筆會”批准擔綱第一批故事書的主創時,我安心了。我深信憑仗“男嬰筆會”對孩子的愛心和義務心,憑仗他們善于把握挑釁性題材的深摯藝術功力,必定可以使孩子們從植物和僵尸系列抽像的故事中悟到做人幹事的事理,升華他們在游戲中所積淀的感情體驗,從而逐步完成從線上到線下、從指尖游戲到心靈瀏覽的改變。后來的現實也充足證實了我的判定。
從中少總社全體成長的計謀角度看,“植物年夜戰僵尸”系列圖書的出書刊行,是在我的任期內,中少總社圖書出書營業走出低谷的一個階段性標志。2010年之前的幾年,中少總社的成長重要靠期刊拉動。2011年以后,圖書家教出書成為拉動總社經濟增加的重要動力。我算了一筆賬:2011年,總社圖書刊行碼洋與上年同比,占總社刊行碼洋增添額的66%;圖書刊行支出增添額占總社刊行總支出增添額的54%。此中,“中少年夜低幼”圖書刊行碼洋同比增添4000余萬元,占總社圖書刊行碼洋增添額的52.8%;圖書刊行支出同比增添額占總社刊行支出增添額的40%擺佈。而“中少年夜低幼”圖書刊行碼洋和支出的增添額,簡直所有的來自于“植物年夜戰僵尸”這套書。
繼“植物年夜戰僵尸”系列圖書之后,“中少年夜低幼”在辦妥報刊的同時,又連續向主題出書、兒童文學、原創丹青書、國粹經典發蒙讀物、常識讀物等範疇發力,成為低幼圖書出書的刺眼brand。不足為奇的是,“中少年夜低幼”在這些範疇出書的圖書,都是外鄉原創作品,此中盡年夜大都完成了版權輸入。“男嬰筆會”是創作這些圖書的焦點團隊。在“陽光繪本館”“中國紅”“我的日誌”“漂亮中國·從故鄉動身”等系列brand圖書的創作出書經過歷程中,他們從選題謀劃就開端參與,然后再依據選題謀劃計劃寫出范本,為編纂們完成選題打算積聚經歷、供給鑒戒。他們既是為“中少年夜低幼”出謀獻策的軍師和智囊,又是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前鋒和突擊隊。
從嬰幼兒期刊到“中少年夜低幼”,從命題作文到系列原創圖書,假如沒有“男嬰筆會”一路相伴,“中少年夜低幼”對以內在的事務為王的保持,能夠就會少了很多底氣和實力,中少總社的低幼板塊從小到年夜、由弱到共享空間強,也就不會來得如許順遂,如許敏捷。張曉楠談及《幼兒畫報》的辦刊法門時,不止一次地談到了“名家育名刊”。她所說的“名家”,當然起首是指“男嬰筆會”的五位作家。“名刊”除《幼兒畫報》外,還應該包含“中少年夜低幼”的其他出書物。一個“育”字,道盡了“男嬰筆會”的辛苦和進獻。
“中少年夜低幼”的突起,不只使低幼圖書成為中少總社產物群中的強勢板塊,並且增進了中少總社圖書出書營業的全體成長。2012年到2017年間,總社每年出書舊書700~750種,此中原創圖書種類占比從2012年的70%擺佈,進步到2017年的90%以上,構成了主題出書、思惟品格、兒童文學、低幼、教導、汗青、科普、動漫等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圖書板塊。到2017年,圖書發賣毛利已占總社發賣毛利總額的50%以上。
補上圖書出書的短板后,中少總社回到了“國字頭”少兒出書單元應有的地位上。國度消息出書主管部分曾每年發布上一年度《消息出書財產剖析陳述》,根據主營營業支出、資產總額、一切者權益、利潤總額四項目標,對全國少兒圖書出書單元的總體經濟範圍停止排名,中少總社2012年至2015年,持續四年位列第一名(2016年后撤消了該項排名)。中少總社還先后被評為“全國文明體系體例改造進步前輩單元”“全國未成年人思惟品德扶植任務進步前輩單元”“中國出書當局獎進步前輩單元”“首都文明單元標兵”。
四
我到中少總社時曾經48歲,從不惑之年下決計從團中心機關調到《中國青年報》起,我就把轉型為傳伐柯人作為本身的個人工作尋求。分開《中國青年報》后,我做過一年多的青少年研討任務,但成為傳伐柯人的尋求仍然沒有廢棄。中少總社後任社長退休后,團中心決議由我接任,我深知這是我個人工作生活的最后一站,也是我轉型為出書傳伐柯人的最后機遇。我下決計從“出書學徒”做起,真做出書、真辦企業,使本身成為及格的少兒出書人,完成本身的個人工作轉型。
在任社長的12年里,我對少兒出書任務樂此不疲,對少兒出書、對中少總社一直佈滿敬畏之心和新穎感;我構成了本身關于少兒出書的理念和主意,也了解如何往實行本身的理念和主意。我為本身的這些提高而覺得欣喜,自認曾經完成了向少兒出書人的改變。為此,我對“男嬰筆會”滿懷感恩之情。沒有他們,我對“中少年夜低幼”的構思不會這般順遂地完成,我成為少兒出書人的個人工作轉型也不會這般美滿地完成。在我心里,他們不只是中少總社和“中少年夜低幼”的作者,更是我情投意合、并肩作戰的錯誤和戰友。
退休后,我對少兒出書史的研討發生了濃重的愛好,高洪波給我打德律風的時辰,我正靜心于故紙堆里。他的德律風,把我喚回了實際,也勾起了我對尚未遠往的舊事的回想。“男嬰筆會”20多年的創作出書運動,在中少總社的成長汗青上,在幼兒文學和少兒出書成長的汗青上,都是值得記載、必需記載的,是今世少兒出書史中應有的篇章,與我研討少兒出書史的愿看并不相左。況且,最早提議為“男嬰筆會”寫一本書的仍是我,記得我是在2015年炎天與“男嬰筆會”的一次聚首上提出來的。依照“解鈴還須系鈴人”的邏輯,幾位作家推我執筆寫這本書也算是瓜熟蒂落。于是,我決議放下手頭的工作,執筆為“男嬰筆會”寫一本書。
之所以采取“口述實錄”的方法,是為了加倍天然、流利、真正的、客不雅地記載當事人對舊事的回想,使讀者經由過程當事人的講述而不是經由過程我的發問來清楚“男嬰筆會”,防止讀者對“男嬰筆會”的清楚被局限在我設定的題目框架中。
美籍華人汗青學家唐德剛是有名的口述汗青作家,著有《李宗仁回想錄》《胡可口述自傳》《顧維鈞回想錄》《張學良口述汗青》等著作。他說:“至于汗青成長經過歷程中的真正的詳況,后眾人不只無法往‘歷歷如繪’,有的還由於史料不實,或考證不周,而產生有意的‘曲筆’。‘口述汗青’的利益,即是讓汗青上的好漢們言傳身教,往說個愉快淋漓,信不信由你。年夜大都汗青上的好漢們,都是能說會講的。這也就是孔子說的‘有德者,必有辭’。”“男嬰筆會”的幾位作家都是“有辭”的“有德者”,由他們來講述本身的故事,天然可以或許加倍正確地復原汗青。
為使讀者對“男嬰筆會”的創作出書運動取得較為完全、體系的印象,我根據“中少年夜低幼”和“男嬰筆會”創作運動的成長過程,對訪談內在的事務停止告終構化處置,對當事生齒述的內在的事務停止了需要的文字收拾。一切口述內在的事務均經口述者自己核閱。
由于對五位作家及相干當事人的訪談尚不周全,更難稱深刻,也由于搜集到的材料極為無限,更由于我自己的學養所限,自感無論是對“男嬰筆會”創作運動的研討,仍是對21世紀以來低幼讀物出書和幼兒文學成長的研討,本書都尚顯粗陋。但我等待本書的出書能惹起更多人對“男嬰筆會”的追蹤關心,對21世紀以來低幼讀物出書和幼兒文學成長的研討,對低幼出書、幼兒文學、幼兒教導三者關系的研討。同時,我也等待無機會對本書(《幼兒文學創作與出書:“男嬰筆會”口述實錄》已由接力出書社出書)做進一個步驟的修訂、彌補和完美。
(本文作者為中國少年兒童消息出書總社原社長、中國出書協會少讀工委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