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新的一種精力致敬方法謂之“重走”。重走東北聯亨衢,也是此中主要的一支。作為東北聯年夜的傳人,清華、南開、北年夜三所年夜黌舍友會天然不會出席。顛末周密的謀劃與預備,一次三校校友“重走東北聯亨衢”的主題運動于2024年10月26日睜開。由115名三校校友構成的“湘黔滇毅行團”,沿著昔時聯年夜“湘黔滇觀光團”西遷道路,用7地利間完成了1800公里的過程,以此向86年前的“教導長征”致敬。
我對昔時“湘黔滇觀光團”歷時68天、過程3500里的豪舉早就心存向往,是以絕不遲疑地投身此中。長久的追隨之旅中,我的腳步與昔時觀光團的足跡數度重合,也像不竭在觸碰東北聯年夜先輩的心路password。
一 長沙:東北聯年夜精力由此發端
10月26日,來自全國各地的毅行團團員,準時在長沙集結。之所以選擇長沙為動身地,是由於“東北聯年夜八年路,長沙臨年夜是開始”。
關于在抗戰時代開辦的“國立東北結合年夜學”專題研討,現在各類結果曾經汗牛充棟、不乏其人。可是就我本身的行前作業,仍是盼望以昔時長沙《至公報》為基本,將與“長沙姑且年夜學”有關的消息報道都搜索出來,再聯合各類官方檔案史料,初步復原出“東北聯年夜”若何從“長沙臨年夜”演化而成的汗青途徑。
工夫不負有心人,顛末細心查閱,終于從1937年8月至1938年2月的《至公報》中梳理出相干信息合計35條。這些信息明白地勾畫出一條主線,告知后人:清華、南開、北年夜三校師生在勁敵進侵、平津淪陷、校園被毀的危局下,面臨“國度何處往?教導何處往?”的拷問,是若何做到在“七七事情”后僅4個月內就籌備起長沙姑且年夜學,并勝利集結起1600余名三校師生達到長沙,敏捷進進戰時講授軌道。
給我震動最年夜的報道有幾條,此中之一是10月8日《長沙姑且年夜學定二十五日開學》,報道了前一日長沙臨年夜向三校師生收回的創校佈告。這通“集結號”吹響之日,剛好是日寇傲慢吶喊“三個月消亡中國”的敏感節點,而長沙臨年夜的這一紙佈告,無異于向侵犯者收回戰斗檄文:你要消亡中國,中國就要用拼逝世抗爭讓你的妄圖幻滅!你想毀失落中國的文明教導基礎,長沙姑且年夜學就要在烽火中將中漢文脈賡續!
當清楚了這一內涵邏輯之后,對昔時義無反顧,戰勝重重艱苦達到長沙的243位教人員工(此中清華142人,北年夜73人,南開28人)天然由衷地寂然起敬。假如沒有他們在亡國滅種的危難時辰,不忘中國常識分子的時令奮然出走集結長沙,一所抗戰年夜學想在這般長久時光內勝利開辦斷無能夠;假如沒有他們在艱巨輾轉中拋家舍業,表示出為人師表的義務擔負與精力韌性,那么中漢文脈要在烽火中傳承不輟只能是幻想。這種義務擔負就是“剛”,這種精力韌性就是“毅”。由此可見,聯年夜后來一以貫之的“堅毅堅卓”精力,實在在長沙臨年夜草創階段就開端慢慢構成。
從1937年11月1日長沙臨年夜正式上課起算,這所年夜學只存在了短短一個學期,就因烽火迫近而決議西遷昆明再建,新的黌舍除了堅持既有的組織架構外,差別只在于改名為“國立東北結合年夜學”。1938年2月,終極有近千名師生決議隨校西遷,他們兵分三路,先后分開長沙出發前去云南,此中有一路以284名男生為骨干的步行者,在團長黃鈺生,以及李繼侗、聞一多、曾昭掄等11位教員的隨行教導下,構成湘黔滇觀光團,開端了一次史無前例的“教導長征”。
漫漫長路上,會產生什么,會碰到什么?
未知的時空中,將如何應對,又會有什么感悟?
帶著異樣的沒有方向與嚮往,在前后相隔86年的分歧時光點,“湘黔滇觀光團”“湘黔滇毅行團”分辨踏上各自的征程。
二 在原始與古代的碰撞中,“碰見”真正的的他們
10月28日凌晨,我們“湘黔滇毅行團”在昔時長沙臨年夜租用“湖南圣經黌舍”遺址僅存的主樓前,舉辦了莊重的出征典禮。一次回看汗青的追隨之旅正式睜開。在我心中,一場關于“在古代與原始的文明碰撞中,若何堅持協調共生”的久長思慮也隨之同步停止。
遠憶昔時,湘黔滇觀光團是以近乎原始的遷徙方法,在接近原始的天然社會周遭的狀況中,自動實行以“錘煉體格,增加見識,接觸社會,體察平易近情”為目的的教導行動。他們行走于湘黔滇三省的年夜地上,在窮山惡水中風餐露宿,在崇山峻嶺中風雨兼程。在與湘黔滇的侗族、苗族、布依族等分歧多數平易近族交通中,他們對中國社會的多樣性、復雜性樹立起了史無前例的直不雅熟悉。
無論對于這群涉世不深的青年先生,抑或是他們孤陋寡聞的帶隊導師,天天碰到的題目是全新的,無時不在的艱苦都是史無前例的。“我們步行團依然高唱義勇軍停止曲滿懷抗戰必勝的信念進步,1938年2月中旬自長沙出發,4月28日達到昆明。那是一次有興趣義的觀光。”(黃鈺生語)
再看當下,毅行團則是以古代化的方法,在高速公路網上完成進步神速的地輿跨越,車窗外一晃而過的萬水千山讓遠遠的間隔感早已不復存在,這對體驗昔時艱難過程和惡劣周遭的狀況無疑是一個宏大障礙。判然不同的行進方法,再加上“星移斗轉、物是人非”的汗青演進,完全復刻昔時觀光團的行進軌跡已然不實際。可是,另一種碰見更交流為等待,那就是在雷同的路過點上,與他們發生魂靈照應。
玉屏是由湖南進進貴州台灣東邊的第一個縣城,現在是銅仁市部屬的侗族自治縣。1938年3月17日,觀光團的師生們顛末27天跋涉達到這里。有名生物學家吳征鎰(1916-2013)昔時只要2教學2歲,作為觀光團教導教員,他在當天日誌中寫下:微雨中經飯店塘,由保安隊護送出境,三十里至鲇魚展湘黔接壤處,距長沙六百三十五點五公里,距貴陽三百七十二公里。沿途多平頂山,已進貴州Disseated Plateau(切割高原),河道均為小溪急流。又三十八里抵玉屏,縣內備極接待。全部宿縣衙門內,并開聯歡年夜會,曾昭掄師長教師向小先生演講。縣內產石竹,以制玉屏簫及竹杖,團內幾每人購一根。進黔后多荒山,草坡雜生毛栗,松林及柏林偶見。市上尚可見鴉片展。
現存史料證實,玉屏固然地處荒蠻之地,倒是沿途第一個以縣當局名義對觀光團表現出熱鬧接待姿勢的處所。其緣由很樸素,他們以為這并非只為迎接遠道而來的賓客,而是明白將聯巨匠生看成“回復平易近族的引導者,務須愛惜備至”(1938年3月16日玉屏縣當局佈告語)。在這份殊榮眼前,信任就是木人石心也不會無動于衷。
我們毅行團在分開長沙后,僅用了一天多的時光就于10月29日下戰書達到玉屏。固然間隔觀光團師生到此已曩昔86年,卻異樣遭到了縣當局在古城門廣場的熱鬧接待。幾位縣引導陪伴我們觀賞了鐘鼓樓、文廟、印山書院等汗青遺址,一路講授玉屏的人文風采。每到一處,身著平易近族服裝的漂亮侗族姑娘都給我們預備黃桃果脯、綠茶、手繪明信片。玉屏與聯年夜的友誼,如同那一杯杯綠茶,醇厚悠久。
特殊惹起我們濃重愛好的是,在玉屏文廟現在僅存的年夜殿前,一張昔時觀光團的可貴合影。這是毛應斗、吳征鎰、曾昭掄、袁復禮、聞一多、黃鈺生、許維遹、李繼侗、郭海峰、李嘉言等10位教導團教員,在玉屏留下的可貴的清楚記憶,讓我們在追隨途中第一次幻想成真,完成同他們的逼真“碰見”。
在印山書院的簫笛博物館,我們領略了玉屏簫笛作為國度級非物資文明遺產的長久汗青和奇特文明魅力,并不測地收到了玉屏縣當局為每人預備的一根用石竹制作的簫笛,下面特別貼有東北聯年夜的校徽圖案。這份厚禮純潔是托了聯年夜先輩的福,也讓我們牢牢記住玉屏國民對東北聯巨匠生經久不衰的密意厚誼。
黃平縣位于黔西北,從明朝開端就是銜接京城與云南的古驛道上的主要站點,也是昔時觀光團路過鎮遠、施秉后前去云南的必過之地。而飛云崖是一處有著約560年汗青的勝景奇跡,位于城西南約12公里處,間隔公路不遠,是西遷之路上不成錯過的文明天然勝景。
我們與聯年夜先輩們的又一次“相會”,就產生在飛云崖。
在昔時湘黔滇觀光團幾位聯巨匠生記載過程的日誌中,1936級北年夜政治系先生錢能欣(1917-?)所著的《東北三千五百里》是一部傳播較廣的日誌體史料。
在3月23日的日誌中,錢能欣寫道:晨起來兩眼迷離,八時離施秉,二十里至干地坪。公路圍繞山腰,經燦橋下坡而至飛云崖。這是黔東的勝景,年夜門上寫的“黔南第一洞天”。飛云洞在山腰,進年夜門左是溪水,右是月潭寺。洞的汗青不成考,明清的石碑上也未說起。洞頂山石怪僻,形如巨掌。有一個石碑描述這個洞的,茲抄寫于后:“千載白云飛不往,至今留與洞為名;云飛云住洞常在,洞古洞今云自生。怪石峨峨原有相,共享會議室清泉冷冷卻無更;桃花不近涇流水,恐惹漁人多此行。”
10月30日午時,我們驅車60余公里,僅用一個多小時就從鎮遠中轉飛云崖,而異樣的旅程在86年前卻要破費一天多的功夫。
沿著昔時觀光團師生走過的途徑企盼這處勝景,公然與眾不同。飛云崖景區湊集了明清兩代的大批文明遺存,建筑形制、款式與天然風采皆具特點,相得益彰。特殊是建筑中儒釋道三種文明的寄意,也表現了中漢文明中所含之“求同存異、兼收并蓄”的思惟特點。
此中的代表作“月潭寺”,是一座擁有近500年汗青的廟宇,始建于明朝正統八年(1443)。幾十年后被毀于烽火,明正德三年(1508)重建。此中最具特點的牌樓采用中西合璧式,為貴州境內獨一的黑色泥塑牌樓,雕塑程度與文明寄意俱佳,令人嘆為不雅止!別的的云在堂、養云閣、皇經樓、年夜雄寶殿等重要建筑異樣是飛檐翹角,雕梁畫棟,配以參天古樹,構成極為清幽的人文周遭的狀況。
重建之時,恰逢被稱為中國四年夜儒家之一的王陽明(1472-1529)被貶進黔,路過黃平,這位時年36歲的“陽明心學”首創者受邀撰寫了名篇《重建月潭寺建第宅記》,此中“全國之山,萃于云貴;綿亙萬里,際天無極”更是成為廣為傳佈的名句。可以讓他在天之靈覺得欣喜的是,他的名作不只為這座廟宇增加了濃重的文明氣味,也給兩代東北聯年夜的后學們帶來傳統文明的陶冶。
1938年4月14日,觀光團曾經走過了省會貴陽,達到安南縣域,行將進進云南境內。這一天錢能欣在日誌中寫道:天氣陰沉,離安南西行,約五公里,公路蛇形而下,成二十四個“之字形”的波折。山間草木蔥蔥,輕風中帶著天然的芳香。二十五里至沙子嶺,有歧路,名南龍路,起自安南,經興仁縣境而至安龍東北邊僻,滇桂路況,藉此可日臻聯絡。全線長一百三十四公里,平易近二十五年(1936年)十月開端建筑,二十六年四月完成。時適逢黔境年夜旱,兼之沿途山崗升沉,任務艱苦,不幸傳播了疫癥,筑路工員因此殉身者竟達二百四十二人之多,本日逝世者逝世矣,留在人世的是他們的心血性命所成的年夜道。嶺上有留念亭,觀光者過此,對無名小卒表現敬意,東北的開闢,他們做了先導。
錢能欣描寫的場景就是銜接二戰時代中印緬計謀公路網的滇黔公路中最險峻區段私密空間——“二十四道拐”。這是一段在被稱為“鴉關”的彎曲古驛道基本上建築的公路,是自古以出處黔進滇的必經之地。現在建築時其計謀感化還未凸顯,當抗日戰鬥到臨,特殊是1941年承平洋戰鬥迸發后,這段公路就成為中國際地接收國際支援的獨一陸上動脈的咽喉要道,敏捷惹起敵我兩邊的高度追蹤關心,并針對它投進了大批的戰力,保護與損壞的反復較勁連續了5年之久。
昔時觀光團顛末“二十四道拐”時,師生們就為其險峻的態勢和建築者做出的宏大就義覺得震動,在親身跋涉過這段長達4公里,第一拐到第二十四拐直線間隔350米,垂直高度約250米,坡度卻到達約60度的驚險途段后,他們對中華平易近族堅持不懈的平易近族精力熟悉加倍逼真。后來在回想這段“教導長征”中印象深入的人和事時,“二十四段拐”的徒步經過的事況從未被他們遺忘。
86年曩昔,一切曾經產生極年夜變更。昔時的“安南”地名因與“越南”舊稱沖突,早就被改為“晴隆”,同時由於這段公路上世紀五十年月就已停用,一項巨大工程也就被眾人逐步淡忘。近年來,跟著“二十四道拐”的國際影響和宏大游玩價值從頭被發明,本地當局從2014年開端,以“二十四道拐”為焦點,打造復合型游玩基地,勝利停止了脫貧工程攻堅戰,將改造成長的實惠帶給了晴隆的各族群眾。
當我們毅行團10月31日下戰書4時許抵達“二十四道拐”西端晴隆山上的不雅景臺時,立即與昔時觀光團師生一樣,被這段公路彎曲波折的峻險態勢深深震動!站在“二十四道拐留念館”前俯瞰近90年前貴州國民用心血與性命構建成的巨大工程,我的心中對發明這段古跡的貴州大眾佈滿無窮敬意,也對二戰時代為了保護這段性命線而進獻宏大氣力的中美軍平易近滿懷感謝之情。
此時此刻,我信任兩代“聯年夜人”發生跨越時空的思惟共識是汗青的必定成果,彼此激蕩中發生出的精力能量,也必將再生宏大衍射效應,延展無限……
三 東北聯年夜,我們來了
11月1日午時,在昔時觀光團師生由黔進滇的“勝境關”(亦稱:界關)上,最后一次向東回看穿行了四天的貴州年夜地,轉而看向西面一看無邊的云南紅地盤,我們了解:就要“抵家”了!又顛末4個小時的最后奔跑,當年夜巴車駛共享空間進昆明郊區的云南師范年夜學,一個聲響從每小我心底迸收回來:“東北聯年夜,我們來了!”
云南師范年夜學從“東北聯巨匠范學院”演化而來,是東北聯年夜在1946年5月4日宣布開辦后留給云南的一份厚禮,用以回饋云南國民春聯年夜的八年“養育之恩”。是以,將云師年夜視為東北聯年夜的“活化石”絕不違和,清華、南開、北年夜將云師年夜校園視為本身汗青中的一塊“精力圣地”瓜熟蒂落。
云南師范年夜學將11月1日定為“校慶日”,自己即彰顯與長沙姑且年夜學及東北聯年夜一脈相承的淵源。在這塊至今仍保存有諸多東北聯年夜遺址,回蕩著數以千計聯巨匠生性命信息的安靜校園里,“草頂泥墻”的教室,張伯苓、蔣夢麟、梅貽琦三常委泥像,“一二·一”平易近主活動四義士陵墓,聞一多師長教師留念像,東北聯年夜留念碑等地標景物,組成了一幅東北聯年夜的汗青畫卷;“2位諾貝爾獎取得者、4位國度最高迷信技巧獎取得者、8位兩彈一星功勛獎章取得者、170余位兩院院士及100余位巨匠級人物”的勞苦功高,譜寫著東北聯年夜寫在中華年夜地上的殘暴華章。
徜徉在東北聯年夜原址,無處不在的聯年夜氣味,讓我的心緒似乎重又置身于那令人銘肌鏤骨的聯年夜八年,那些已經產生在這里的經典傳奇仿佛就在身邊演出——
“一份物理考卷”:昔時聯年夜物理系一年級先生李政道盡管才幹橫溢,頗受物理系傳授葉企孫的喜愛,但他一次電磁學測試的成就卻只得了83分,緣由是40分的試驗課被扣往15分,還是以連累原來獲得60分的實際課成就也被減失落2分。當李政道清楚教員的良苦專心在于要他器重物理試驗的主要性后,他的科研之路從此確立對的的方式,終極成為一代物理學大師。
一句至理名言:聯巨匠生“物資上,不得了,精力上,了不起”!這是曾回響于聯年夜校園的林語堂師長教師一句話。戰時經濟嚴重遲滯,社會題目牴觸重重,一句“窮得不得了”曾經將物資生涯的窘態高度歸納綜合。但即便這般,“維三校,兄弟列,為一體,如膠結。同艱巨,共歡悅,結合竟,任務徹”,聯年夜人在精力上確切了不起!在長達八年之久的結合辦學中,“同不妨異,異不害同,五色交輝,相得益彰,八音獨奏,終和且平”,終極成績了中國教導史上的“珠穆朗瑪峰”。
聯年夜人的“堅毅堅卓”校訓,是“思惟不受拘束、兼容并包”(北年夜),“發奮圖強、厚德載物”(清華),“允公允能,一日千里”(南開)三校精力的薈萃,其性命力無比微弱。盡管東北聯年夜曾經成為汗青一頁,但播下的種子早已根深葉茂,只需中國教導工作在成長,“堅毅堅卓”的精力就會被賡續,其內在也將在“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中被發揚光年夜。
四 結語
短短幾天的“重走東北聯亨衢”之旅,讓一行人從中國古代化過程年夜視野回看86年前湘黔滇觀光團的design初志,深深感佩昔時教導巨匠們的良苦專心。恰是他們的深謀遠慮和一孔之見,讓舊日的聯年夜西遷,成為一次壯行,真正為徒步師生們發明了“往熟悉我們的內陸”(聞一多語)的可貴機遇。
86年前的“教導長征”,這份可貴的精力遺產,在如許的重走中,再一次獲得深入的體認。
2024/11/22 修正于上海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