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與找九宮格分享“南陳北李”–文史–中國作家網

作者:

分類:

一百多年前,孫中山在中國共產黨人的輔助下改組公民黨,從頭說明了三平易近主義,確立了“聯俄、聯共、攙扶幫助農工”三年夜政策,完成了初次國共一起配合,首創了中國反動的新局勢。

1962年11月12日,宋慶齡在《國民日報》上頒發的《孫中山和他同中國共產黨的一起配合》一文中曾指出:“孫中山為中華平易近族和中國國民停止了四十年的政治斗爭,在他的暮年到達了最岑嶺。這一成長的極點是他決議同中國共產黨一起配合,一道停止中國的反動。”回想孫中山與中國共產黨人的一起配合過程,此中最惹人注視的即是孫中山與晚期中國共產黨引導人“南陳北李”(即陳獨秀、李年夜釗)的來往。

1922年11月孫中山攝于上海

宋慶齡《孫中山和他同中國共產黨的一起配合》

兩度營救陳獨秀,共商國共一起配合

孫中山師長教師是巨大的平易近族好漢、巨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公民主反動的巨大前驅。在孫中山的引導和影響下,大量反動黨人和一眾愛國志士集聚在“復興中華”的旗號之下,推進了辛亥反動的勝利,陳獨秀即是此中一位。后來他成為五四活動時代的總司令,中國共產黨的開創人和晚期引導人之一。

陳獨秀在青年時代便介入到孫中山引導的反清反動中。他為追求救國之路屢次赴日留學,結識章太炎、鄒容、章士釗、劉季平、蔣百里、趙聲、張繼、蘇曼殊等反動志士,倡議組織“勵志學社”“安徽愛國會”“岳王會”等反動集團,編纂或開辦《公民日日報》《安徽俗話報》,為辛亥反動宣傳宣揚。1903瑜伽場地年陳獨秀在組織安徽愛國會時,便建議聯絡西北各省反動志士組織“公民聯盟會”。1905年孫中山在東京倡議組織中國聯盟會后,陳獨秀固然沒有參加,卻與聯盟會員過從甚密,配合努力于反動斗爭。辛亥反動成功后,陳獨秀曾任安徽都督府秘書長職務。1912年1月30日,陳獨秀還曾在為維護劉光漢致年夜總統孫中山書上簽字。孫中山倡議否決袁世凱的“二次反動”后,陳獨秀積極介入,成為安徽都督柏文慰的得力助手。

孫中山為《新青年》題寫《全國為公》

五四活動前后,孫中山與陳獨秀在上海多有來往。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開辦《青年雜志》(后更名《新青年》),倡議新文明活動,欲啟示“敢于自發勇于奮斗之青年”,培養新型公民,從最基礎上根究救國之路。第一次護法活動掉敗后,孫中山居住上海,他非常講座場地欣賞陳獨秀的才干,對陳獨秀開辦的《新青年》賜與很高評價,曾在上海宴請陳獨秀,并于1920年5月為《新青年》雜志的《休息節留念號》題寫“全國為公”四字;1920年11月21日,上海機械工會在上海公學召開成立年夜會,孫中山與陳獨秀配合列席年夜會并頒發演說;1920年4月,在陳獨秀平生五次進獄,此中孫中山兩次施以援手,想法營救;在國共一起配合時代,陳獨秀從年夜局動身,積極促進國共一起配合,協助孫中山改組公民黨,為順遂展開公民反動奠基了基本。

五四愛國活動迸發后不久,1919年6月11日,陳獨秀因草擬并披髮《告北京市平易近宣言》在京被捕進獄,胡適被捕的訛傳也傳至上海。孫中山聞訊后,應用本身的政治名譽積極營救。6月14日,孫中山引導下的公民黨《平易近國日報》全文頒發陳獨秀《告北京市平易近宣言》,15日該報又頒發《北京軍警拘捕陳獨秀暗中權勢猖狂》,激烈訓斥北洋當局倒教學場地行逆施的行動。1920年9月上旬,北洋當局代表許世英到上海停止南北訂定合同。1919年12月沈玄廬在致胡適的信中講述了此事:“孫師長教師一見著許世英,就說起你和獨秀被拘的話。那時《每周評論》被封,上海方面年夜傳你也被捕的話。所以孫師長教師對許說:‘獨秀我沒見過,適之身材單薄點,你們做得功德,很足以使公民信任我否決你們是不錯的證據。可是你們也不敢把來殺逝世……他們這些人,逝世了一個,就會增添五十、一百。你們盡做著吧!’許聽了這番話,口口聲聲的‘不應,不應,我就打電報往’。沒有幾天,我們就聽到獨秀出獄的新聞。那時很贊成孫師長教師的話說得好。”

李年夜釗致胡適關于孫中山抵滬后之立場函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年夜會召開,陳獨秀被選為中共中心局書記。1921年9月,陳獨秀回到上海掌管黨組織任務,住在老漁陽里2號(今南昌路100 弄2號)。陳獨秀回滬的新聞,惹起了法租界巡捕房的留意。1921年10月4日下戰書,法租界密探闖進陳獨秀室第,拘捕了陳獨秀和正在此處的高君曼、楊明齋、包惠僧和柯慶施等人,并搜出《新青年》《休息界》《共產黨》等雜志。被捕后,陳獨秀假名王旦甫,并吩咐包惠僧等人將一切都推在他身上,不成泄露黨的機密。后來,往陳家拜訪的褚輔成和邵力子也被捕。陳獨秀被捕的新聞傳出后,中共中心局宣揚主任李達電請孫中山想法營救。共產國際代表馬林聘任法國lawyer 巴和為其辯解。孫中山得知新聞后,當即發電報給法國駐滬總領事予以營救。之后,法國駐滬總領事又致電法租界警務處和諧此事,終極此案以罰款了事。陳獨秀出獄后,得知這是孫中山、李達以及馬林協力營救的成果。

1922年6月16日陳炯明在廣州動員武裝兵變后,孫中山自願離粵赴滬,第二次護法活動掉敗。離開上海后,孫中山下決計摸索反動新路,思慮中國反動的將來標的目的與結合氣力。在孫中山決計聯俄、聯共、改組公民黨的經過歷程中,陳獨秀起到了主要感化。

在陳獨秀的提出下,共產國際代表維經斯基早在1920年11月在上海造訪孫中山,表達了兩邊結合的愿看。1921年1月,維經斯基又在陳獨秀的陪伴下在廣州拜會孫中山。1921年12月,在陳獨秀和林伯渠的設定下,共產國際代表馬林與孫中山在桂林會見,并停止了三次長談,使孫中山與共產國際樹立了直接聯絡接觸,對共產國際和蘇俄有了進一個步驟的熟悉和清楚。

那時,馬林經由過程考核以為,中國共產黨在那時的氣力還比擬小,工人階層的人數也很少,而公民黨同情工人階層,支撐工人活動,孫中山“偏向于社會主義”,對俄國反動持贊成立場,答應在其黨內停止共產主義宣揚。是以,他從廣州前往上海后,向中共中心提出共產黨員應當參加公民黨的提出,可是遭到了陳獨秀等年夜大都共產黨人的否決。

1922年8月在杭州西湖召開的中共二屆中心履行委員會特殊會議上,馬林與陳獨秀、李年夜釗等詳細會商中共黨員參加公民黨、完成國共一起配合的題目。在會上,陳獨秀誇大“公民黨重要是一個資產階層政黨”,共產黨員參加公民黨會“惹起很多復雜而不易處理的題目,其成果將無害于反動權勢的連合”。馬林表現,“黨內一起配合”是共產國際曾經決議的準繩,中共必需尊敬和遵從共產國際的決定。最后,陳獨秀為保全年夜局,表現愿意遵從共產國際的決議,但孫中山必需轉變其治理形式并依據平易近主主義的準繩改組公民黨。終極會議經由過程了陳獨秀的看法,斷定了國共一起配合的方針。西湖會議后,陳獨秀在同孫中山會見時,向他提出前提:共產黨員以小我成分參加公民黨,“答應撤消打手模和宣誓遵從他的原有進黨措施,并按照平易近主化準繩改組公民黨”等,獲得了孫中山的贊成。隨后,陳獨秀、李年夜釗、蔡和森、張太雷等在孫中山主盟下參加公民黨。

陳獨秀積極輔助孫中山改組公民黨。1922年9月4日,孫中山召集在滬公民黨員53人召開改良黨務會議,指定由陳獨秀等9人構成改良方略草擬委員會,擔任草擬公民黨黨綱和總章草案,并錄用陳獨秀為公民黨本部參議。1923年6月,陳獨秀掌管召開中共“三年夜”,提出了樹立公民反動結合陣線的思惟,會經過議定議全部共產黨員以小我成分參加公民黨。12月20日,陳獨秀以中共中心委員長名義與秘書羅龍章配合簽訂了《中共中心佈告第十三號》,號令全部共產黨員積極推進公民黨的改組任務。

陳獨秀在《向導》第106期頒發《悼孫中山師長教師!》一文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因病在北京去世后,陳獨秀于3月14日在《向導》周報第106期頒發《悼孫中山師長教師》,稱:“我們沒有了中山師長教師了!我們掉了一個巨大的反動魁首,是我們極年夜的喪失,惟正因我們有了這個極年夜的喪失,我們更應當加緊奮斗,由於我們的仇敵——帝國主義者及軍閥——必定隨著中山師長教師之逝世向大眾加緊防禦。”他號令“全中國的反動分子”,“連合成巨大的聚集體,來持續中山師長教師的反動工作”。

在上海會見李年夜釗,稱其為“真正的反動同道”

李年夜釗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開創人之一。早在辛亥反動前后,李年夜釗就對孫中山引導的辛亥反動予以追蹤關心。1907年,李年夜釗在天津北洋法政專門黌舍唸書,開端建立平易近主主義的不雅點,愛國政治思惟亦日益低落。當孫中山引導的各地起義接連掉敗,李年夜釗收回了“家國十年多隱恨,好漢千載幾荒丘”的感歎。

1912年12月,北洋法政學會成立,李年夜釗任編纂部長,掌管翻譯了japan(日本)人簽名復堂學人(即中島端)的小冊子《支那朋分之命運》,書中有《孫逸仙之月旦》一節,以為孫中山在辛亥反動中一事無成,只是“所謂榮幸兒者”。李年夜釗譯后撰寫了一篇題為《<支那朋分之命運>駁議》,此中指出中國反動“種因于二十年前,而卒收收復之果者,中山也,何言一事無成?”,并指出“逸仙實造時局之好漢”。針對孫中山讓位于袁世凱,李年夜釗以為“中山隱退,高潔之懷,全國共見”,“孫氏倡反動于環球不解共和之日,莽莽神州,一身無所寄,流寓海表,辛勞備嘗,二十年如一日,遂有大都黨人連翩而起,言孫之言,行孫之行,以與人性蟊賊窮兇極惡之獨裁政體抗,停辛佇苦,踏白刃而不辭,力填同等路,血灌不受拘束苗,同等路如砥,不受拘束苗而茁,中華平易近國乃見于東亞年夜陸”。“有孫氏,乃成其為平易近國,乃成其為共和國。”李年夜釗在文中對孫中山引導辛亥反動推倒清王朝的感化及讓位于袁世凱的胸襟做出了正確的評價,可見他對孫中山作為中公民主反動先行者、中華平易近國創作發明者的推重與熟悉。但袁世凱當政后,李年夜釗撰文鞭撻袁世凱統治下的暗中實際,稱其竊國賣權,“政疾病風,平易近如秋草”“盈廷皆爭權壤利之桀……鉤心斗角,詐變機譎”,支撐孫中山的反袁斗爭。尤其是他在《甲寅》雜志第一卷第四號頒發的《國情》一文,鋒芒直指袁世凱詭計復辟的野心,表示出果斷的政治態度。

1913年,李年夜釗東渡japan(日本)留學時,開端接觸馬克思主義。1916年回國后,在北京年夜學任藏書樓主任兼經濟學傳授。1917年俄國十月反動迸發后,李年夜釗深受鼓舞,接踵以《新青年》和《每周評論》等雜志為陣地,頒發了一系列宣揚十月反動和馬克思主義的文章,逐步改變為一名馬克思主義者,于1920年10月在北年夜倡議成立北京共產主義小組,成為中國共產主義的前驅。而孫中山早在1912年,便對馬克思主義有了必定的熟悉,曾頒發題為《平易近主主義與社會主義反動》的演說。俄國十月反動迸發后,孫中山也深受鼓舞,開端改變反動思惟,屢次同列寧及蘇俄代表手札往來,加大力度來往以追求一起配合。

1918年,李年夜釗頒發了他的論著《布爾什維主義的成功》,孫中山看后非常贊賞,對李年夜釗等人“孜孜不倦地研討馬克思主義和列寧的著作,覺得很是興奮”。他滿懷衝動地觀賞著李年夜釗“試看未來的舉世,必是赤旗的世界”的巨大預言。孫中山曾對宋慶齡說:“在20世紀,社會主義必將代替本錢主義”。孫中山與李年夜釗對馬克思主義的熟悉,他們在思惟上的碰撞,為后來國共一起配合的醞釀打下了思惟基本。

1922年8月23日,在中國共產黨西湖會議之后,李年夜釗受中共中心委托,赴上海莫利愛路29號孫中山居所造訪孫中山,切磋國共一起配合。在居所二樓書房的一張六角桌旁,孫中山與比他小23歲的李年夜釗扳談甚歡。在談判中,孫中山對李年夜釗說:

對中國處在這般凌亂狀況之下的這種局勢,我時常在斟酌挽救它的方式。我認為應恢復符合法規的國會、護法總統、護法當局,與此同時,使中心在現實上擁有強盛的武裝氣力,以此來減弱各督軍的權勢,這是增進同一的最好方式。我決不認可此刻如許的督軍割據的聯省自治,應該一面采取集中軍力于中心的措施,一面擴展縣的自治權利從而減弱現有督軍的權利。

在慢慢加大力度軍力于中心來完成全國同一的同時,緊接著就需求組織強無力的政黨。所以我今朝正在改良中國公民黨,使本黨能有更多的工人餐與加入出去。如許顛末改組后的年夜政黨,一方面要會商政治手腕的應用,作普通政黨應作的任務;另一方面為了追求社會的最基礎改造,還要盡力喚起大眾的覺悟。回根究竟,是要把它建成一個群眾反動的前鋒組織。總之,我國在近期內,想要依附長久的同一來完成永遠的戰爭,那是不實際的。除了四千萬大眾的覺悟和真正的群眾性的改造之外,別無他途可尋。

返京后,李年夜釗曾于9月13日接收japan(日本)《北京周報》記者的拜訪,先容了他與孫中山說話的部門內在的事務。此次說話以《中國同一的方策與孫吳兩氏的看法》為題頒發在1922年9月17日的日文《北京周報》第33號上。孫中山與李年夜釗在上海的會見,為國共兩黨一起配合奠基堅實的基本。

李年夜釗在《獄中自述》記錄了那時與孫中山的談判情形

此后,李年夜釗屢次來訪,與孫中山切磋國共一起配合的題目,并在孫中山的主盟下以小我成分參加公民黨,成為第一個以小我成分參加公民黨的中共黨員。1927年李年夜釗被捕后,他在《獄中自述》中具體講述了他與孫中山在上海會見的經過歷程。此中寫道:“釗曾親赴上海與孫中山師長教師會商復興公民黨以復興中國之題目。曾憶有一次中山師長教師與我等泛論此題目亙數小時,間立即由師長教師親身主盟先容釗進公民黨。”宋慶齡也曾回想那時的情形說:“孫中山特殊敬佩和尊重李年夜釗,我們老是接待他到我們家來……孫中山在見到如許的主人會經常說:他以為這些人是他的真正的反動同道。他了解,在斗爭中他能依附他們的明白的思惟和無畏的勇氣。”

為促進國共一起配合,1923年1月16日,李年夜釗以養病為名陪伴蘇俄特使越飛前去上海。1月20日,李年夜釗陪伴越飛赴孫中山居所會見,切磋改組公民黨、樹立反動部隊及蘇俄支援中國反動等題目。1月26日,李年夜釗在滬見證了在第一次國共一起配合史上具有主要意義的《孫文越飛結合宣言》的頒發。

為支撐孫中山改組公民黨,李年夜釗先后頒發《廣泛全國的公民黨》和《現實改革的中間權勢》等文章。1923年6月,在中共三年夜上,李年夜釗表現擁戴共產國際的主意,積極主意共產黨員餐與加入到公民黨中往,構成反動同一陣線;同時也指出要堅持黨的自力性。他的提出獲得了年夜會的采納,并被選中心委員。1923年10月19日,孫中山曾致電公民黨上海firm ,密電李年夜釗赴滬切磋公民黨改組事宜。1924年1月,他在廣州列席公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年夜會,被選為公民黨中心履行委員。公民黨“一年夜”停止后,李年夜釗回到北京,在南方積極成長公民黨和共產黨的組織,為公民黨和共產黨下層組織的樹立和成長做出了進獻。

孫中山去世后,李年夜釗作《挽孫中山》聯,高度評價了孫中山反動的平生:“砥柱于反動中流,啟后承先舞蹈教室,滌新淘舊,揚平易近族年夜義,決將再造乾坤;四十余年,殫心瘁力,誓以彼蒼白日滿地紅旗,喚起不受拘束自力之精力,要為人世留邪氣。”并表達了承襲孫中山遺志持個人空間續奮斗的決計:“問繼起何人,決然另起爐灶;億兆有眾,惟工與農,須本三平易近五權集思廣益,遵依就義奮斗諸遺訓,成厥年夜業慰英魂。”1926年李年夜釗又作《孫中山師長教師在中公民族反動史上之地位》 及《中山主義的公民反動與世界反動》,高度評價孫中山,吐露出誠摯的反動友誼。